Ø 智慧环保
依托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主流技术融合应用与创新,以区域生态环境监管与质量改善为核心,科学构建发展型智能环保技术支撑与服务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切实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行政办公、政务服务、环境评价、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及成果惠民等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与服务,深化信息化与生态环境管理融合。
整套技术体系围绕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目标,强调以数据为核心驱动业务管理和服务民生,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数据为支撑,以标准为指引,强化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强化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和安全管控,结合“小传感、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技术构建思路,核心建设集信息采集、基础支撑、数据管理与服务、交换传输、业务应用、专题展示等为一体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及平台技术体系,高效服务生态环境管理,支持“水、气、土”污染防治攻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政府把关、企业主导和社会监督,实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和用数据服务。
基于本套技术体系落地实施,将主要实现以下技术目标:(1)按照技术标准,构建“天、空、地”立体化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网络体系,广泛涉及在线监测、视频监控、工况监控、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智能物联设备,实现对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辐射等)、污染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固危废、辐射等)及环境干扰行为等信息全面感知、定位、测量和监控等,监管不留死角;(2)结合城市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构建基于云服务的集约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实现网络、传输、存储、计算等IT基础资源的互联互通、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整体运维,并保障信息安全;(3)以“一个中心”为原则,以标准化为纲,构建环境数据资源综合管理平台体系,支撑多源管理业务数据资源整合,同时依托统一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及相关管理机制,实现对上下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数据共享与集成,并提供基础数据、数据产品、大数据应用工具等服务,打破应用“烟囱”和数据“孤岛”林立现状,最大化实现数据资源价值融合;(4)构建基于大型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的应用支撑体系,具有自适应、模块化、松耦合、可扩展、易升级、开放式特点,可提供系统单点登录、用户管理、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工作流程引擎、报表等基础功能服务,并支持为第三方厂商业务提供插件式业务系统开发标准规范;(5)开放可拓展地构建面向生态环境业务管理需求的生态环境智能管理应用服务体系,分别从业务条线(综合行政办公、生态环境政务服务、生态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污染防治与监管、生态环境风险应急、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公共服务等)、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噪声、自然生态、核与辐射等)、目标应用(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区域环境承载分析、环境污染综合监管、环境保护协同共治、绿色发展大数据决策、目标任务动态管理、统一指挥调度等)等维度,同时依托数据挖掘分析和数据模型等专业技术工具,开展智慧环保“大系统”应用平台建设和专题设计,强化提升关于靶向监管、精准研判、科学决策和指挥调度等方面应用支撑与服务能力;(6)构建标准规范/安全/运维三大保障体系,形成智慧环保标准指引,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和统一运维。